杨照辉,男,普米族,1944年出生。现为云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照辉懂普米、白、傈僳、那马(白族的一个支系)语,半懂藏、纳西和彝族语。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宗教学会、云南省民族伦理学会会员、云南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普米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是首位承担普米族主要研究课题的专家学者。
1980年至2002年的二十二年中,他曾多次深入到滇、川、青、甘诸省的边远民族地区,运用会说多种民族语言之长,在调查普米族历史文化资料的同时,还调查了与之相关的藏、汉、羌、蒙、回、彝、白、纳西、傈僳、怒等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料,总数达数百万字。在掌握了资料之后,还专门学习了国际音标,系统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对文学艺术的论述和中外一些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家的经典名作,在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之后杨照辉又着重从普米族文学艺术、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等角度,用多学科交叉和其他相关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指出了各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普米族文化的变迁等问题,发表科研成果160多万字,其中专著6部、译著1部、论文20多篇、民间文学作品数10篇(首)。其中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联合下达的国家“七五”、“八五”重点项目之一的《普米族文学简史》,荣获1998年10月第四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国家“八五”艺术学科重点项目之一的《普米族文化大观》,经中国图书奖评委会评定,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同时,他所撰写的民间文学作品《接亲调》,荣获1982年11月24日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填补了有史以来普米族没有由自己的专家学者撰写出版的文化书籍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