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的位置 > 歌舞乐 > 声乐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熊国英


     普米族的民歌有“哩”(习俗歌)、“迪”(山歌)、“落别哩”(劳动歌)和“啯”(小调)等4种。

     哩:包括史歌、婚歌、丧歌、祭祀歌、划拳年节歌等。1、史歌,内容多为演唱民族族源历史,如《查里》、《阿里》、《力里》、《格鲁里》等。一般由老年人演唱,曲调多以一个乐段反复,节拍自由,曲调、节奏常随歌词而有所变化,并以衬词拖腔作为段落之间的连接。史歌具有叙述性。2、婚歌,结合婚礼程序来唱,有认亲歌、迎亲歌、出嫁歌、接新娘歌、锁媒人歌、请酒歌、做客歌、祝福歌等。每首歌的词曲之间,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3、丧歌,普米人称“拉格里”,是巫师在丧葬仪式中唱的腔调,音调平和,内容多为死者祈祷安魂。4、祭祀歌,是巫师在祭祖先或鬼神等活动中唱的,如《格瓦松》、《嘛米喽》等,既有有节奏的咏诵,亦有旋律性较强的旋律。5、年节歌,有《阿衣衣农》(春节歌)、《阿呀呀》(过年歌)等。这类歌多由老年人在年节时唱给年轻人听。各类习俗歌均富有普米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具咏叙性。此外,在日常生活的特定场合中即兴演唱的一些短歌,如哄娃娃调、划拳调以及儿歌等,也颇有特色。

     迪:在山间放牧、行路或劳动时唱的歌,内容多属爱情方面,也有唱自然风光、劳动生活的,如《阿辽辽》等。可独唱或是男女对唱,曲调起伏跌宕,音域常超出八度以上,结构多为上下句体乐段,歌词带有即兴性。

     落别哩:有砍柴号子、打场歌、打麦歌、打谷歌、打豆子调、纺麻歌、推磨歌、放猪调、放牛调等。多数劳动歌都是边劳动边唱的。打场时唱的劳动歌,其段落间都穿插以“若若”的有节奏的呼叫声以助兴,气氛热烈。有的劳动歌反映了与劳动生活有关的人物、故事,如推磨歌就表现了一个受折磨的年轻媳妇的形象。这类民歌结构规整,短小精练,曲调明快,节奏鲜明,常用五声徵、羽、宫、角等调式。音域最宽的有八度,有的只有五度,有的只有用la、re、mi3个音。

     啯:种类很多,内容广泛,既有抒发欢乐情绪的,也有表达痛苦感情的。前者如祝酒歌、丰收歌、四季歌、团结歌、求知歌、幸福歌等。这些歌曲的曲调流畅,情绪欢快活跃;后者有诉说苦情的想娘调、想囡调、孤女歌、分离歌、赶马歌等。啯的结构一般较为短小,常为两个乐句的分节歌形式。往往通过不同题材,抒发心中的感情。
Copyright © 2010-2013 Tsur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