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的取名习俗很有特点。 在基诺族的观念中,孩子是居住在"苔洛蒙莫"神界的女神"裴模"应基诺祖先之嘱托造出来送给他们的。为了不让才出生的孩子被鬼魂带走,基诺人对于孩子取名非常重视,一旦孩子落地,看清性别后,就用包布裹了起来。在场的人们,立即将准备好的用白线穿起的九片或七生生姜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并同时为他命名,以便与家庭、祖先连上缘份。这样一来,孩子就不易被鬼神带走了。
基诺人取名一般由其父母决定,若其父不在场,而母亲又拿不定主意时,可请在场人中年长而有威信的人给新生儿命名。
基诺族取名的方式 基诺族取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出生前取名,一种是出生时取名。出生前取名的人家有两种,一是以前生的孩子曾夭折或多病,想使现在怀有的孩子生长顺利或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往往在孩子出生前,就请寨中的祭师"白腊泡"卜卦,计算取名的时间。而后就开始准备做仪式所需的东西。祭品主要有3只小猪,一只祭寨神,一只祭"苔洛蒙莫"的裴模女神,一只祭祖先。同时还要准备一只红公鸡、按榔包、酒、肉、蛋以及宴请村寨长老和家族长所需的东西。 取名的时候,白腊泡要念诵"白腊泡白勒"。念词相当长,往往从太阳升起念到太阳落下。所念诵的内容一是请主人已亡故的父母魂灵及寨神寨鬼给予保佑,二是说明白腊泡自己是人神之间的中介人,是为世人向"苔洛蒙莫" 的女神讨要名字而来的。在整个念诵的过程中,白腊泡均是迷糊状。待仪式完毕,方清醒过来,告诉孩子的父母,他们生了儿子叫什么 ,生了女儿的叫什么。然后,又以女神的吻吩咐:太阳下山时小孩的衣服、尿布不能晒,一支树枝上并生的两个果子不能吃,动物的头不能吃等等。
一般说来,经" 白腊泡" 取名的孩子名字前均代有" 白腊" ,而且" 白腊泡" 取名一般同时取两个,一个男孩名,一个女孩名。而男孩多叫白腊车、白腊支、白腊腰等等,女孩多叫白腊蕾、白腊薇、白腊者等 。等孩子生下后,根据孩子的性别给孩子命名。请白腊泡行取名仪式一般三年一次。一次取两个名,一个男名,一个女名。如果有必要,第四年再再做一次取名的仪式,又取两个名。名字可以沿用,如有不合适的,可根据所生孩子的性别稍做改动。
基诺族认为,出现白腊泡取名这种情况时间不是很长。就白佳林家来讲,是从他爷爷辈才有" 白腊" 开头的名字的,最早出现以" 白腊" 开头的名字在其父辈。就是《基诺简史》中记载的父子连名中有" 白腊" 开头的白腊约。
孩子出生前取名的另一种情况是父子连名,即将父亲名字的最末一个音节或最末两个音节冠于儿子的名字之前,即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或两个音节与儿子名字的前一个或两个音节相同。这种父子连名的取名方式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基诺人认为这是他们一种较古老的取名方式,采用这种连名方式取名的人,在基诺族中占绝大多数。而且,他们往往用这种取名方式给家庭中的老大或老二取名。一方面因此时家庭组建不久,在经济上无法支付请白腊泡取名所需的费用。同时也因为这种取名方式是一种传统的取名方式。因此,很多人家,往往孩子出生前就以父子连名的方式将名字取好了。但这种连名制却有无法连接的情况,因为除上面所说的由白腊泡取名不连外,如果出生时情况不同,名字也就随之改变。这就是基诺族根据出生时的状况来取名的方式。比如,孩子出生时脐带缠绕在脖子上,这种情况被认为是被女神裴蟆认领的,只能取名为" 沙某某 " ,如沙车、沙都、沙资等等。据基诺人说,凡以" 沙"为名的,都一般是具有艺术天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