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的位置 > 服饰 > 服饰类别和特点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基诺族少女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基诺族青年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基诺族老人扮相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基诺族妇女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基诺族儿童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陈列在博物馆的基诺服饰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太阳花图案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太阳花图案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太阳花图案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男士服饰背后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基诺族男子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基诺族男士服饰


    在基诺族的传说中,玛黑、玛妞生的三对男女分别结为夫妻,后代成为三个支系:乌尤、阿哈、阿细。他们在迁徙的途中,各自找地方安居,此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周围居民融合,逐渐发展成今日的基诺族,三个支系的服饰虽有细微差别,但总体风格和装饰大致类似。

    基诺族的服饰分为男性服饰和女性服饰。女性服饰的佩戴又分为三个阶段,未成年前、成年后以及婚后。

    基诺族妇女的头饰有年龄、婚否的特征。传统的妇女头饰一般为留长发,戴白底彩色纹的披风式三角尖顶帽。这种帽子一般由竖条花纹的自织“砍刀布”对折,缝合一边而成,形似现代都市流行的风雨衣上的尖顶帽。戴时,帽的前沿朝外翻卷,两侧下垂,直披到肩上,显得简洁明快,朴实大方。

    发式和帽尖是基诺族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的主要区别。未婚女子头发散披在肩上,或梳髻于脑后右方,帽子尖顶。己婚妇女将长发打结,并用竹编发卡“俄搓”卡住,帽子前倾,帽尖呈尖平顶,一眼看去,好似一朵盛开着的勾头鸡冠花。所以女子未婚的标志主要看其戴的帽子是否尖顶,头发是否散披在肩来识别。

    基诺族妇女身材苗条,服装剪裁得体,颜色协调,使人显得既庄重又活泼。她们上身穿穿着蓝、黄、红、黑色无领对襟短开衫,开衫下部用红、黄、绿、蓝、黑、白布条拼成横条花纹或绣少许图案花纹,两袖臂部、肘部及袖口都是对称的各色条状花纹;开衫里面穿一件鸡心形胸兜,有的上面装饰着条纹花或绣花图案,有的饰满各种颜色的珠珠或各种形状的银饰品,胸兜闪闪发光,更使人容光焕发。下身系镶红黑边的开合短裙,近几年也有仅穿长裙的,裹绑腿赤足。

    一般来说,未成年和成年女性的服饰基本相同,只是在古代,女孩成年后要在短裙外加一层筒裙,因为过去女孩每月来月事时,筒裙可以遮挡的效果,但是现代随着卫生观念的进步,有了卫生巾等产品后,筒裙就去掉了。另外,女性在结婚后,会在帽子上有区别,改为带尖顶帽,前面别上发夹,这个是已婚和已经生育孩子的标志。

    基诺族男性的服饰则分为上衣、下裤和包头。男性服饰的颜色基本以白色为主,色彩不及女性服饰的丰富。

    传统的基诺族男子头饰有年龄之分,未成年男孩留短发,戴帽子,十五、六岁举行成年礼时换帽为包头。包头为黑色,缠绕于头部,两端锁彩边,留出于一侧,青年男子的包头上往往还插坠一朵装饰花。装饰花用红豆子串成,下面吊着绿壳虫的翅膀,这是他们恋人赠送的定情之物,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红色的豆子永不褪色,金黄色闪着绿光的绿壳虫的翅膀,像金属一样坚硬不易打碎,它们象征着两人的爱情坚贞和持久。成年男子还喜欢戴刻有花纹图案的木制或银制耳环,在耳环和耳孔上往往还喜欢插缀鲜花。基诺族认为戴耳饰和包包头是成年人神圣和庄严的事情。

    基诺族的男性爱穿无领对襟白砍刀布小褂,小褂前襟、胸部、臂、腕部有彩色条纹。小褂背上缝着一块约有六寸见方的黑布,上面用彩色绣着一朵圆形图案的花,周围有放射状线条,似太阳光芒四射。有的还在圆形图案旁加绣兽形图案或花纹。基诺族称这块绣花黑布为“波罗阿波”,汉语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

    下身则一般下穿着白蓝色的裤子,裤腰两侧各开约十五公分长的口子,并缝上一块四方形的黑布,并在裤子上绣上一道红色的线条。

    青年男子包黑色包头,包头布的末端插着一朵用彩色丝线穿着红豆子、绿壳虫翅膀做成的花朵,这是他的恋人送给的珍贵的信物和装饰品。
Copyright © 2010-2013 Tsur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