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的位置 > 天文立法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二十八宿星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二十八宿星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二十八宿星
  • 普米族,普米族文化,韩规文化
    二十八宿星


    远古时期普米族先民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来计算一年的时辰季节。他们用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宿辰作为“坐标”推算一年的时令和吉时,但一般是以观测“处紫”星宿为主,这两个星辰与月亮相遇之日过“吾昔”,即过新年。

    普米族根据海拔地势差异、气温和雨量的变化,结合观察花开、鸟鸣、下雪等物候征兆来判断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安排农事,并通过谚语代代相传。例如,判断季节就有好几种方法,谚语曰:“鸟忙筑巢,人忙种”、“包谷鸟叫,点苞谷时候到”、“银子果鸟到来,春播插秧开始”等等,春播是最重要的农活,因此,人们都密切注意春播时的物候,以判断播种时日。银子果鸟是一种候鸟,它以准确的季节路过普米族山区往北去,又以准确的时间从北方飞回南方路过该地;它们每次路过该地都要停留半个月左右。所以普米谚语曰:“银子果鸟秋天来,开始翻地。”

    普米族祖先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或熟悉昼夜交替、四季变化、日月星辰。这是最早的天文知识。远古时代,普米族没有自己的历书,但年节的交替他们总是心中有数的。此外,他们也观察月亮的圆缺,如以不见月亮之日为晦日,或是以初见月亮之日为初三等等。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向前发展,普米先民对天文历算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普米族韩规经过长期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吸取群众和民间经验,根据普米族居住地理环境的特点,并结合藏历等,撰写了不少天文历算的经典。韩规历算学可归纳为以下四项:

    一是“夏加”,即二十八宿星算法。二十八宿在普米族民间广泛流传,还有好多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表明其先民早在游牧时代就积累了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二十八宿都是恒星,在普米老人看来,它们不仅是观测其他日月星辰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测定方向、岁时以及季节的观测对象。

    二是“吾加”,即十二属相纪年法。十二属相也可称十二生肖,普米语谓“吾苦哥尼”。或许这一历法来源的原始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周期在普米族历法中使用得是十分普遍的。具体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顺序纪年,如此循环往复。

    三是"撇加",即方位纪年法。由于实际社会活动的需要,人们识别方向知识的产生是很早的,起先只是一个粗略的概念,后来才越来越精密,普米族也不例外。宁蒗等境内普米韩规确定方位的基本方法是,以日出方向为东,月落方向为西,并以水冷为北,以火热方向为南。

    四是"墅加",即五行纪年法(也称胜生周纪年法)。普米族韩规也使用六十年循环纪年,即以木、火、金、水、土五行各分头尾,故有木头、木尾,火头、火屋,金头、金屋,水头、水尾,土头、土尾。五行共为十项,依次与十二属相一一相配,如木头鼠年、木尾牛年……如此循环往复。

    如今,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入,普米人已逐渐采用与汉族同时过年的办法,用以确定新年和岁首。正月确定以后,其余的月份也按汉族的历法类推。
Copyright © 2010-2013 Tsur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