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约(生卒年不详),1941—1943年各族联合大起义的首领。搓约出生在西双版纳中部的基诺山区。当地雨量充足,地力肥沃,是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抗战时,国民党基层政权不顾基诺出民众的生死,肆无忌惮地向基诺族人民强行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其中有门户钱,屠宰税、酒课、兵钱,栽种税和脚钱等十多种,平均每户一百多元。东里县长王字鹅更是无法无天,他不但向各乡公开勒超级大国巨额现金,甚至还蛮横声称“若不立,即令驻军痛剿”。1941年,王字鹅下令,八百多人的基诺山区必须征调800个壮丁,每户还要缴纳150斤谷子和50斤大米做“积谷”。王字鹅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深深地刺伤了基诺族人民的心理。基诺山乡乡长飘白回山传令后就服毒自杀表示抗议。这一事件直接点燃了基诺起义的烈火。
在搓约的筹划下,基诺族群众决定以基诺山为中心,联合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国民党政权的压榨。搓约为义军制定了“有冤的伸冤,有仇的报仇”的口号和“先占小勐养,后打橄榄坝,踏平宣慰街,赶走国民党”的纲领。基诺族义军的胜利震动了云南全省,迫于中央军的压力,云南省主席龙云不得不作出和惩办王字鹅的决议。1943年月底,新任东里县长李毓芳向基诺向基诺出人民宣布:免除新旧三年欠缴的一切户捐杂税,停止剿办基诺族;现阶段不再向基诺族征兵。阿四等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一直坚持到1943年7月把所有国民党军赶出了基诺出区,这场历时两年多的起义方才正式结束。
何贵(1930—),云南景洪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在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基诺族地方干部中,何贵尤其引人瞩目。1957—1960年,他进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习,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以得了很大的进步。回到西双版纳以后,他主要从事党务工作和民族工作,致力于培养边疆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由于长期生活在基诺山区,何贵对版纳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这对他有效开展和领导民族工作帮助很大。他曾历任中共景兴县县委副书记,西双版纳州州委副书记和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在何贵出任西双版纳州人大主任期间,他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傣州自然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何贵的主持下,傣州人大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立法论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森林资源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澜沧江保护条例》、《天然橡胶保护条例》。
白忠明(1955—1999),云南景洪人。基诺文化研究专家。1955年,白忠明出生在基诺山巴亚寨的一个“卓巴”长老家族。他从小就对本民族文化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1973年,白忠明从思茅师范毕业。从教五年以后,1978年入云南民院政治系求学。1982年,大学毕业进入云南《民族工作》编辑部担任记者。1984年,白忠明调到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白忠明曾任《云南民族古籍丛书》的副主编,同时还任云南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和云南省民族学会的理事等职。1999年,白忠明因病去世。
白忠明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基诺族文件的整理和研究。他曾翻译并发表了基诺族民间文学作品《玛黑玛妞》和《巴格勒》(合译)。相关研究论文如《基诺族命名制的解释》、《独具基诺族风韵的饮食文化》。白忠明曾和刘怡合作完成了国家级课题《基诺族文化大观》。(二)民族古籍的翻译。白忠明组织编辑过包括《基诺长诗》、《丧葬歌》在内的300多万字的民族古籍译作。他还结合自己的体会,撰写并发表了《浅谈民族古籍翻译作品的生命力》、《论民族古籍翻译的独立个性》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