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云图简讯
社会力量参与云南民族古籍修复保护——云南珍贵纳西东巴古籍修复项目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近日,由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实施的“云南珍贵纳西东巴古籍修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58月底顺利完成。

20242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字节跳动公益”共同支持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正式启动,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成功申报了“云南珍贵纳西东巴古籍修复项目”,对玉龙县图书馆收藏的4册纳西东巴文古籍开展修复工作。

修复前的破损东巴文古籍

纳西东巴文古籍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纳西族千年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其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极为重要,亟待保护传承。此次修复的 4 册东巴文古籍分别为《祭天创世纪》两种、《祭天献雄鸡经》、《祭家神献牲经》。这些东巴文古籍详细记录了纳西族的农耕活动、祭祀仪式等传统实践,真实反映了纳西族与邻近民族的紧密联系与交融共生,同时深刻体现了纳西族“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观念。对这批东巴文古籍进行抢救性修复,使其重放异彩,为深入理解东巴文化及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精确的原始资料。

项目修复方案制定

该项目由云南省图书馆暨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担任首席专家,牵头制定修复方案。2024 8 12 日,云南省图书馆邀请业内古籍保护专家杜伟生、朱振彬、万群、王红蕾、庄秀芬及东巴文古籍研究专家等,对修复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团队根据专家建议,结合每册东巴文古籍的破损情况,进一步调整优化修复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修复方案专家论证会

纳西东巴古籍多以传统东巴纸为载体,采用双面书写形式。东巴纸因采用浇纸法制作,具有厚实、硬挺的特性;加之这些古籍使用环境特殊且缺乏科学保存条件,破损情况严重,普遍存在粘连、烬毁、撕裂、酸化及书叶边角磨损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团队遵循古籍修复基本原则,采用不同于汉文古籍修复的“夹接” 修复方法进行修复,目前项目已接近尾声。

云南省图书馆修复团队全员参与修复

今后,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将通过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吸纳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古籍保护工作,以强化保护理念为基础,创新修复技法为核心,整合资源为支撑,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模式,切实满足民族地区古籍保护需求。

(历史文献部   /文)

 

 

 

作者: 来源:
上一篇:好书推荐:《北大历史课》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