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落实《“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切实加强文化和旅游创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技能人才提升基地)于2023年11月12日至18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文化和旅游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古籍保护专业)”。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选派2名古籍保护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人才处处长赵洪青,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出席开班仪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主持开班仪式,并以《典册传文脉,科技谱新章——国家政策对古籍行业的支持及未来展望》为题讲授第一堂课,结合不同时代的行业发展需求与国家政策支持,介绍古籍保护行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籍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的基础上,阐释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参加此次研修班的61名学员来自全国38家公立图书馆和文博单位,均为从事古籍保护行业的骨干力量。培训期间,学员围绕古籍保护政策、古籍检测理论及技术应用、古籍修复用纸等修复材料的制作与使用、纤维检测和古籍脱酸等行业前沿科技与热点问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在云南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了一系列古籍保护项目,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古籍整理出版、古籍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全省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参加此次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开拓了我馆参训人员的视野,了解到古籍保护前沿科技信息,同时也通过与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云南省图书馆今后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作用提供了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
(历史文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