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登录]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手机云图 | 网站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培训班集锦>>正文内容
“第十四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新书装订学员心得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结束第一阶段的《中国传拓技术》学习,我们进入了第二阶段《新书装订》的学习。

    这一个阶段的学习更丰富了我对古籍修复工作的认识,授课老师是著名的国家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老师,他以“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给我们带来了有声有色的学习气氛,同时也激发了每位学员对古籍修复工作的热情。

    两个礼拜的学时,我们不仅了解了古籍修复的原则,而且我们自己动手完成了8种古籍装帧形式的书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要想真正做到科学修复古籍,就必须首先领会几条基本原则。因为这几天修复原则是古籍修复的精神所在。当然真正认识及了解它,我还需要从实践中领悟。在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制作了8种书籍。下面我就在实践活动中,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我们从数纸、裁纸、排纸、敦纸、订眼、下纸捻、订线等,一步步从最基本的做起。就简单的数纸一项已经让我折服,首先,要折纸45度角,大拇指向内然后用力,食指前顶,手腕逆时针转,左手向上,右手在下往下推……简单的数纸,我就练习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也许是难,更多的是自己没有掌握技巧。对于裁纸,我认为最难了,首先把握不住左手压的力度,再是掌握不了右手持刀的力度,总的来说,我开始裁纸的技术真的不敢给人看。

    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多次观察和实践,加上杜老师亲力亲为的指导,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心理上,我不再惧怕裁纸,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积极掌握技巧就会有成功的前景。

    我们学习的8种装帧形式是:上皮、扣皮、筒子皮、包背装、蝴蝶装、毛装、经折装,还有金镶玉。它们都有各自的不同,下面我只谈谈让我头疼的撴纸。撴齐纸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非常关键的步骤,首先要使书叶中间容纳一些空气,书口向下轻轻撴齐,两手虎口相对轻轻用力,靠齐书口,天头向上,轻轻撴齐下角。步骤老师讲得很清楚,也无数次的实践给我们看,还有同学也无私的帮助我,可是笨笨的我也要一个上午的时间才能领悟这其中的要领,然后撴齐了自己的纸。当然其中好几本书我开始是撴齐了,但是后面又不知怎么书口还是不整齐,开始我很疑惑,但后来渐渐明白是因为在后续步骤中自己没有保护措施,比如压铅坨等。

    如果要说新书装订的学习心得,我觉得太多了,因为从开始完全不会到后来能制作8本书,这个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兴奋,更让我对古籍修复工作拥有了热忱和兴趣。最后,我再次感谢云南省图书馆给我们带来这样舒适的学习环境。

                                                   安徽屯溪戴震纪念馆  王萍   

    随着传拓技术学习课程的结束,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都是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杜伟生教授传授给我们古籍书一般的装订方法,我对这一门技艺的学习怀着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情,敬畏的是古书装订是一门沿袭了近千年的传统装订技艺,虽然现代对此技艺有所改良,但毕竟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啊,很是担心自己不能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精髓,进而认识它,学好它;好奇的是古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怎样利用有限的装备完成一本书籍的装订,这种情绪让我很是纠结,学习之前是这样,学习以后我发现敬畏之心好像越发有增无减了。

    才第一天上课杜老师就纸的质地、产地、颜色、大小、制作的工艺等等作了一番介绍,单单就纸的学习就让我有点目不暇接,不过还好,经过详细的笔记抄写让我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比如,二尺宣是46cm×70 cm;三尺宣大的是70 cm×100 cm,小的是53cm×100 cm;四尺宣69 cm×138 cm;五尺宣84 cm×153 cm;六尺宣97 cm×180 cm;八尺匹129 cm×248 cm;丈六193 cm×504 cm,一刀纸有100张(六尺以下高丽纸除外有20张)。这些虽然是基本的常识,但我还是在这次学习中才真正了解,像这样的知识点还很多,像什么细竹造纸、粗竹造纸的制作工序,不同质地纸的纤维形状等等,都让我收获不小。

    认识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接下就是实际操作学习了,看似简单的数纸、裁纸、理纸,也颇让我大费周折,特别是理纸,要求所有书页整齐的全在一条直线上,这说着简单却让我重复一个动作整整三天可这也仅仅让杜老师鼓励我为“有点样子了”,真是没有三年功是不可能有所提高的。

    纸栏齐了之后还有很多复杂的工序,缺一不可,一般说来一本书的装订包括了数纸、裁纸、喷水压平、定位、铺纸、固定、折天地、折后背、折叶、锤平、齐下脚、入(加)护叶、压实、裁切齐、包角、装书皮、订线、最后贴签。

    杜老师很细心的教授给我们8种不同的装订法,有经折装、蝴蝶装、毛装、包背装、扣装、单皮装、筒子装、金镶玉装,每一种装订方法都有不同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有前功尽弃的可能,一个简单的裁纸,掌握不好就让自己双手伤痕累累,虽然双手缠满了绷带,但心情却是激动高兴的,大开了眼界,最主要的是让我获益匪浅。看着最后自己亲手做的书盒装满了八本不同装订的书籍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语的,非常感谢杜老师的倾心教授,也感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为我们提供的这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大理州弥渡县图书馆  李庆华   

    上两个星期我们主要学习了线装、蝴蝶装、包背装、金镶玉、经折装、函套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制作。能有幸聆听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老师的讲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主要体会如下:

第一、制作新书使我更为深入地了解了古籍装帧形式。

    我们从古籍修复原则学起,然后认识和使用基本工具,并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装订书籍。杜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安排课程,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容易让人接受,也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在杜伟生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学会了线装、蝴蝶装、包背装、经折装、金镶玉、函套等古籍装帧形式的操作技术。通过实践,对理论课上的一些概念有了感性认识,知道了以后工作中遇到这种装帧形式的古籍应该怎么去处理;知道了蝴蝶装与包背装的区别方法:蝴蝶装和包背装的装帧形式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包背装的折口方法与蝴蝶装正好相反,其余的近似于现代平装书籍的形式。而“金镶玉”装则是古籍修复工作中用“整旧如新”的方法修复古籍的主要形式,针对书叶很薄,需要衬纸,书品有缺陷,如天、地,背都很窄的古籍。

第二、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不然。

    古籍修复,看似是简单的操作,其实不然。它的每个过程要求特别严格,是集技术、方法、技巧、经验和各种知识为一体的特殊技术。看老师操作时,似乎觉得不难学,可是到自己实践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怎么也学不好。比如数纸、裁纸、排纸、打眼、订线这些动作,总觉得简单,但要做出老师所要求的水平,真的很不容易。撴书时我怎么也撴不平,包角也没包好,线也没订好,书口也没撴平,最后装订出来的书误差很大,远远达不到杜老师所要求的“口正书平”。但经过这次亲自全程的做了一遍,收获很大,现在最起码能够知道这些技术的操作过程,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利用起来,不断加强练习,慢慢的去体会和琢磨,逐渐的熟能生巧。

第三、古籍修复工作是一项很精细的工作。

    知道程序是一回事,要想做好又是一回事,而且第一道工序做不好,就会影响后面工序的操作。例如金镶玉,齐栏这道工序,既要有目力更要有细心,否则做出来的书就会出现书不平口不正等问题。可见,古籍修复,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古籍修复工作,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端正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古籍修复的责任是如此重大,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以端正的态度、熟练的技能,对待这项工作,只有这样,多年以后,面对历代藏书家辛勤传承下来的珍贵古籍时,我们才不会愧疚和汗颜。

第四、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于裁纸、压纸、喷水、打眼、钉捻、上皮、钉线等所有的操作我都是第一次接触,老师在课堂上虽然已经教授了方法,可我一时还是难以掌握,很多东西做得很慢,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与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状况,但在不断制造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标准,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有幸聆听了杜老师为期两个星期的讲课,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我来说将终身受益。

                                                          阜阳博物馆  黄海燕    

    全国第十四期古籍修复班的第二阶段课程,即是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传人杜伟生老师教授。课程为期两周,从10月18至29日止。在此期间,杜伟生研究馆员讲授了古籍修复原则、古籍基础知识、装订与装裱、古籍装帧形式、古籍修复材料、金镶玉的制作、经折装的制作、书套的制作等内容。现就其中几个主要的内容谈谈我的学习体会,同时也是我对这一段时间学习的梳理。

一、线装书的装订与装裱

    线装书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

    用料、印刷、装帧是印刷物的三大要素,在杜伟生老师教授的内容中,涵概了用料和装帧两要素。工艺流程均为手工操作,包括数纸→裁纸→(开料)折页→撴齐书口→剪齐、裁切→齐栏、齐地脚→顺叶→加护叶→压平→制作纸捻→打眼→订书芯→裁齐→装书皮→打书眼→订线→粘签这一系列程序。

1.数纸有讲究,裁纸分好光、糙面

    因为是姑娘坐花轿——平生第一遭,在操作过程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数纸、裁纸。数纸即要从一沓四尺宣纸中数出20张作为自己练习的材料。专业的数纸,不能如平时一般,一张张的数;而是捏住整沓纸的右下角,翻动手腕使之成45°,此时,纸张呈鳞页状,以每5张为一单位,即可迅速数出所需之纸。纸张准备完毕,即可进行裁纸。按照横三竖四的方法将纸裁好,裁好之纸不能光、糙面混放。初次裁纸,还没掌握好技巧,我的裁纸速度显然偏慢。但慢慢地,我很快明白了诀窍在于每裁切一次纸,就应该将光、糙面理顺,否则俟待纸张裁切完毕才顺纸,势必会把自己都弄糊涂,光、糙面不分。

2. 撴纸——腕动手不动

    裁好的纸,要经过撴齐。撴纸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纸张很难撴齐。撴纸是我在操作中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撴纸其实就是将若干纸张集中在一起,通过上下、左右的运动,利用纸张间的空气及其自身重量使其移动至整齐的过程。操作时,纸张平放桌面,两手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握住纸张的约1/3处,上抬,拇指向下,其余四指上向稍用力,将纸张捻开,使些许空气进入;之后,左右两手手腕轮流翻动,纸张仍保持在左面状态,通过手腕运动、纸与桌面的摩擦力使纸张呈鳞页状打开,纸张向下轻轻松开,使纸自然落下。反复操作,使纸张撴齐为止。

    撴齐书口动作要领大致与撴纸同。

3.纸张平整要旨——喷水不见水、喷而不湿

    裁好之纸要使其平整,必须经过一道工序:喷水压平。喷水必须掌握火候,喷到纸上的水不能形成水滴,也就是喷水不见水;否则,经过重压的纸张会比压平前褶皱更明显。喷水不见水?初次听到,一头雾水。杜老师操作时,持喷壶离纸一尺,斜向喷洒。我依样操作,纸张上赫然可见几滴大大的水印。之后我发现,只要一手持纸,一手持壶,壶嘴朝上喷洒,之后让水受重力影响如天女散花般落于纸上,即可达到喷水不见水、喷而不湿的效果。

4裁纸平整不拉毛,身正刀斜手要轻

    裁纸是我在这个课程中遇到的第三个难题。事后,我将杜老师的教授的动作要领总结为:

    身正。以尺板压纸,左手食指、中指和大拇指自然张开,食指和中指在前,拇指在后压住尺板的边缘,手臂自然弯曲,全身力气置于三指之上,三指指肚泛白;右手同样以中指、食指以及大拇指握住裁纸刀,沿着板的边缘自上往下划。此过程中,身体始终要摆正,否则裁出来的纸或上下不一。判断身体是否摆正的依据是鼻子和裁纸刀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刀斜。裁纸刀裁纸时,刀与桌面保持在45°左右,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裁后的纸有毛边。手要轻。裁纸的时候力度要轻,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使裁边形成锯齿口。刚开始裁纸的时候,因为力度掌握不好,裁出来的纸很多锯齿,非常的不美观。

5.打眼要垂直。线装书要打两次眼。第一次在书芯打2个纸针眼,用来串线钉定位,以保证书页不移动。两个纸  针眼一般在上下位置的书册长各1/3处,距书脊6~9mm。打眼垂直、无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第二次是打线眼,是书芯与封面配好,粘牢,再三面裁切成本书后,打四个或六个眼。一般书籍都采用打四眼,假如书籍是大开本,则采用打六眼。

6.书皮的制作。线装书的书皮有几种:上书皮、扣皮、筒子皮。书皮制作对我而言是较为容易的一个环节。此不赘言。

7.订线。订线形式有很多种:四目骑线式、太和式、坚角四目式、龟甲式、唐本式、麻叶式、四目式。常见的为四目式。订线之前要确定线长。订书一般采用双线。以四目式为例,其线长应取书长的6-7倍。若书叶过厚或书眼距书背距离较大,则适当加长1倍。

    订线时,入线要正确,拉线紧度适当。书册穿线后平整牢固,双股线并列排齐,无扭线、交叉、重叠、分离线,线结不外露。

二、金镶玉的制作

    金镶玉的制作过程包括:数纸→裁纸→喷水、压平→定位→铺纸→固定→折天地→折叶→齐下脚→入护叶→下捻→裁切→包书脚→装书皮→订线→贴签。亦为全手工制作。

金镶玉制作的每一步都丝丝入扣,一个步骤完成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环节和最后的成书效果,其中的难点在于定位和折天地 。

    定位时,一般天头和地脚按3:2的比例取值。用大针在纸叶上扎针孔时,大针必须垂直,这样,所有镶纸才能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折天地时,折回的纸必须与书叶相齐,使之与书的四周厚薄相等。每折完一叠,都要检查是否和书叶四周保持一致,若镶纸厚而书叶薄,形成凹形,可将折回的纸每隔几叶再舒开一叶;反之,镶纸薄而书叶厚,形成凸形,则每隔几叶再在四周粘一条纸条。如此,使书叶与镶纸的厚薄一致,以保持平整。

三、经折装的制作

    裁纸→压纸→折纸→粘书叶→粘书皮→贴书签。

    具体的做法为:将四尺宣纸按横三竖二折好裁开;裁好的纸对折,其中一边比另一边长1cm左右;之后喷水压平;压平后的纸对折好后粘书叶,如是大耳朵在上,则裁掉第六面,粘扣在背面粘好;粘上书皮和贴书签。

四、盒套的制作

    盒套分为四盒套和六盒套,盒套的制作工艺:下料→连条→裁布料→涂浆糊→粘板→溜缝→装绊→装象鼻→光布边→贴纸→贴标签。

    盒套的制作的关键首先是必须计算好各个板长,之后进行裁板。以四盒套为例,1号板和5号板的一侧裁成45°坡口,其他板的两侧均裁成坡口;六盒套与四盒套裁板的不同之处在于,7号板一侧裁成45°坡口,6号板的四侧均裁成坡口,其余与四盒套同。

    各板粘连时的缝隙宽窄依据所裁板的坡口厚薄而定,坡口大,则缝隙小;坡口小,则相应增大缝隙宽度。盒套做好之后,要做到:书平、口正、下脚齐、线直、四面均为直角 。

    两周的学习在紧张有序中落下帷幕,通过这两周的学习,受益颇多,我也终于能从一位对古籍修复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跌跌撞撞地迈入了它的门槛。虽然“刀工”还有待加强,虽然书口仍无法撴齐,虽然……可是我已经触摸到了古籍修复的气息。

                                                     广西大学图书馆   滕黎君   

    有幸聆听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老师的讲课,我受益匪浅。两个星期使我学会了线装、蝴蝶装、包背装、金镶玉、经折装、函套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基本制作方法。

第一、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书籍不同装帧形式的差异性。

    杜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安排课程,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容易让人接受,也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在杜伟生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学会了线装、蝴蝶装、包背装、经折装、金镶玉、函套等古籍装帧形式的操作技术。通过实践,对理论课上的一些概念有了感性认识,知道了以后工作中遇到这种装帧形式的古籍应该怎么去处理;知道了蝴蝶装与包背装的区别方法:蝴蝶装和包背装的装帧形式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包背装的折口方法与蝴蝶装正好相反,其余的近似于现代平装书籍的形式。而“金镶玉”装则是古籍修复工作中用“整旧如新”的方法修复古籍的主要形式,针对书叶很薄,需要衬纸,书品有缺陷,如天、地,背都很窄的古籍。从不同的装帧形式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二、看简单,做时难。

    古籍修复,看似是简单的操作,其实不然。它的每个过程要求特别严格,是集技术、方法、技巧、经验和各种知识为一体的特殊技术。看老师操作时,似乎觉得不难学,可是到自己实践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怎么也学不好。比如数纸、裁纸、排纸、打眼、订线这些动作,总觉得简单,但要做出老师所要求的水平,真的很不容易。撴书时我怎么也撴不平,包角也没包好,线也没订好,书口也没撴平,最后装订出来的书误差很大,远远达不到杜老师所要求的“口正书平”。但经过这次亲自全程的做了一遍,收获很大,现在最起码能够知道这些技术的操作过程,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利用起来,不断加强练习,慢慢的去体会和琢磨,逐渐的熟能生巧。

第三、精细决定古籍修复工作成败。

    修复古籍过程中,每一环节都不能放松,每一道工序都要保证质量。第一道工序做不好,就会影响后面工序的操作。例如金镶玉,齐栏这道工序,一定要细心,如果不齐栏,那么做出来的书就会出现书不平口不正等问题。可见,古籍修复,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古籍修复工作,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端正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古籍修复的责任是如此重大,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端正的态度、熟练的技能来对待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前人。

    总的来说,有幸聆听杜老师的讲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对我来说将终身受益。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  吴明革    

    两周来,我们牺牲了休息时间,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新书装订培训在同学们加班加点中匆匆过去。回顾这次学习生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还有着不少地方有待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

1、古书修复八大原则:1安全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最少干预性原则;4可逆性原则;5可识别性原则;6适应性原则;7相似性原则;8规范性原则。其目的是保护和展示古籍的文献与历史价值;

2、纸分为生纸、熟纸、半熟纸三种,只是他们的润墨性不同;

3、书的装帧形式可分为:1线装2包背装3蝴蝶装4毛装5经折装

4、中国图书发展史可分成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书籍制度,即:汉代造纸发明前的竹帛并行时期,盛行简牍制度;汉至唐代为纸写本时期,盛行卷轴制度;唐代发明印刷术以后为印本书时期,盛行册页制度

二、做了很多的手工实践

1、数纸;折纸45°角,拇指向后用力;食指向前顶;腕部逆时针转。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用指甲推

2、裁纸:从书口开始量出数据并划成一直线,用木尺压住。左手压尺子,右手握刀平贴尺子,轻轻划过,一次只划过一张,划过不留痕迹。

3、制作纸捻:⑴皮纸宽5.5厘米×19厘米⑵顺皮纸的帘纹出裁下⑶纸捻的长度为数的厚度+1≈1.5l厘米

4、做了八种不同装帧形式的新书。其中金镶玉最为复杂。首先数纸⑵裁纸⑶裁齐下脚⑷定位⑸铺纸⑹固定⑺折天地⑻折后背⑼折叶⑽锤平⑾齐下脚⑿加入护叶并压实⒀下捻⒁裁切⒂包角⒃装书皮⒄定线⒅贴签

三、不足之处在于做书盒时不小心把木板的顺序给记错了。当我把木盒做起后发现2、4号板给弄反了,出现了高低不平的现象。重做后因为布的原因效果就比不上第一次做的了。留下了深深地遗憾。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敲响警钟。

    总之,在过去两周里,经过老师教诲、本人努力,基本上掌握了新书装订的基础技能。但是,要把这些技能像老师那样做得自然流畅,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然免不了还有些挫折与遗憾,但我会做好每一个细节。不断完善自己。争取让自己的这次学习不再留下遗憾。

                                                  湖北省谷城县图书馆  占军民   

    金秋时节,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古籍修复培训班,参加这次学习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希望和 压力,作为一名对古籍修复技术一无所知,古籍修复工具从未见过、一切从零开始的初学者来说,学习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三星期学习的是古籍书装帧技术, 书籍装帧是一门学问。书籍一经产生就有它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包括: 记载人物事件、历史文化、科技水平、思想经验、行为心理、知识技能等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 物质属性包括: 物质材料、承载方式、装帧形态、审美艺术等。而书籍装帧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文明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前者表现出书籍装帧是历史的产物,后者表现出书籍装帧是文化的结晶。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书籍装帧是书籍的精神属性与物质属性的审美体现。由国家馆著名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老师飞赴昆明亲自授教。我一直认为古籍修复,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事情好象并非如此,不是说理论不能指导实践,而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很精细的工作,知道程序是一回事,要想做好又是一回事,常有连自己都不满意的沮丧。例如切纸,用力压尺,虽指为之折,仍然切不齐,用刀力度也很难审好,用力大了起毛边儿用力过轻又切不透,刀切的角度也很重要,每一刀下去要绝对正,歪一点儿就切的纸大小不一、、、、、再如金镶玉,齐栏这道工序,既要有目力更要有细心,歪一点儿,装帧出来的书,书口也不齐,既不美观这样的书口也容易被损坏、、、、、、这些都是基本功,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做不好,后面的程序更做不好,这项基本功都不合格,做出来的作品又如何能通过老师的认可? 

    这两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首先学习的是裁纸、湿纸、压纸、折纸、镦纸、对齐等基本功,这些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每样儿都得靠细心、耐心和眼力。这个流程较多,而且很多工作流程都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下一环节工作的正常开展。接下来我们在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上皮儿,扣皮儿,筒子皮 ,毛装,蝴蝶装,包背装,包角扣皮,金泽装,金镶玉九种古籍书装帧方式,最后我们还跟着杜老师学习了函套的制作方法。在一切工作完成后,自己把自己这两个星期亲手制作的九本古籍书装在同样自己亲自制作的函套中,看着自己完成的成果,虽然作品没有老师要求的那样完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毕竟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看着大致成型的成果,心里还是很开心,有说不出的满足感。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培养了我的耐心与细心程度,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得心应手。在培训中,每一个小组的气氛都非常的和谐,大家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在工作中相互配合,这种团结友好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宜昌市图书馆  杜鹃   

     两个星期聆听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老师的讲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主要体会如下:

第一、基本了解古籍装帧形式。

    我们从古籍修复原则学起,然后认识和使用基本工具,并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装订书籍。杜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安排课程,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容易让人接受,也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在杜伟生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学会了线装、蝴蝶装、包背装、经折装、金镶玉、函套等古籍装帧形式的操作技术。通过实践,对理论课上的一些概念有了感性认识,知道了以后工作中遇到这种装帧形式的古籍应该怎么去处理;知道了蝴蝶装与包背装的区别方法:蝴蝶装和包背装的装帧形式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包背装的折口方法与蝴蝶装正好相反,其余的近似于现代平装书籍的形式。而“金镶玉”装则是古籍修复工作中用“整旧如新”的方法修复古籍的主要形式,针对书叶很薄,需要衬纸,书品有缺陷,如天、地,背都很窄的古籍。

第二、看简单,做时难。

    古籍修复,看似是简单的操作,其实不然。它的每个过程要求特别严格,是集技术、方法、技巧、经验和各种知识为一体的特殊技术。看老师操作时,似乎觉得不难学,可是到自己实践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怎么也学不好。比如数纸、裁纸、排纸、打眼、订线这些动作,总觉得简单,但要做出老师所要求的水平,真的很不容易。撴书时我怎么也撴不平,包角也没包好,线也没订好,书口也没撴平,最后装订出来的书误差很大,远远达不到杜老师所要求的“口正书平”。但经过这次亲自全程的做了一遍,收获很大,现在最起码能够知道这些技术的操作过程,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利用起来,不断加强练习,慢慢的去体会和琢磨,逐渐的熟能生巧。

第三、精细是古籍修复工作的关键。

    知道程序是一回事,要想做好又是一回事,而且第一道工序做不好,就会影响后面工序的操作。例如金镶玉,齐栏这道工序,既要有目力更要有细心,否则做出来的书就会出现书不平口不正等问题。可见,古籍修复,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古籍修复工作,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端正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古籍修复的责任是如此重大,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以端正的态度、熟练的技能,对待这项工作,只有这样,多年以后,面对历代藏书家辛勤传承下来的珍贵古籍时,我们才不会愧疚和汗颜。

第四、学习过程也是我技能提高的过程。

    对于裁纸、压纸、喷水、打眼、钉捻、上皮、钉线等所有的操作我都是第一次接触,老师在课堂上虽然已经教授了方法,可我一时还是难以掌握,很多东西做得很慢,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与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状况,但在不断制造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标准,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嵩明县图书馆  王燕中   

    历时两周的新书装订课程已经结束,看似简单的装订过程其实是蕴含着很多技巧和讲究的,在逐步跟随老师完成了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之后,我便有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

    我比其他同学晚到一周多,刚来到培训班时,同学们已经剪裁并压制好了做书的纸张,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我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做完了裁纸、往纸张上喷水、压制纸张的过程,之后就跟着老师的进度逐步完成了一本本书的装订和书套的制作,现在看来,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待改进:

    首先,在裁好纸、喷好水并压制平整之后,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好对折纸张的工作,对折时必须要至少对齐一边,当时我是在仓促之中完成的,很多纸张基本上是两头都没对齐,结果在订好书之后,会出现书面不平整的情况,这为后来的裁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直接的后果就是书本被裁得坑坑凹凹,很是难看。

其次,在裁割书之前,需预先确定好裁割的路线,要仔细测量,这样才能确保裁割后的书面呈标准的长方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四边形。

    再次,如果是要同时完成一批书的装订,在打眼时,必须保证各本书的眼都基本上打在相同的位置,这样在订上线之后才能看起来整齐划一。

    最后,在做书套时,首先,一定要现根据书本的具体情况来预先确定书套的尺寸,如:要分别以最长、最宽的书来确定书套的长与宽;然后,在裁割各块板时一定要事先做好测量切割路线的工作,我在做这一步时,把其中几块板切成了平行四边形,这都是因为没做好测量工作;在切好几块板之后,要把有些板的侧面切成45度的坡,我觉得这是本次课程中最难的一步了,至今我还不能切出一个漂亮的斜坡,要想掌握此步工作的要领,还得以后多多练习才行吧;书套的制作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打扣子的眼时,应该尽量选取一号版的边缘部分,在当时制作书套时,我就是因为把眼打得太靠里了而导致无法贴书签。

    以上就是我此次课程的学习心得,我觉得要想全面地掌握书本装订的技巧和要领,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反复练习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行。 

                                               云南省社科院图书馆  陈春艳

作者:本站 来源:云南省图书馆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