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云图简讯
“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结项暨傣文古籍保护研讨会在西双版纳举办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20241218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图书馆承办的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结项暨傣文古籍保护研讨会在西双版纳举行。云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杨和祥,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计思诚参加会议。

“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结项暨傣文古籍保护研讨会在西双版纳举办

 

会议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吴凯主持,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叶汝强、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云南省图书馆馆长杨和祥分别致辞,西双版纳州图书馆馆长周杨鑫作结项报告,结项验收工作专家组组长计思诚作结项说明,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作会议总结讲话。会议期间,来自复旦大学、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云南大学、西双版纳州图书馆等与会青年学者积极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吴凯主持会议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叶汝强致辞

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致辞

 

西双版纳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拥有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贝叶经和古代文献佛经典籍,且有较丰富的勐泐文化地方文献,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之精髓。201910月至202410月,在云南省图书馆的强烈推荐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多方发动社会力量,浙江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5年资助西双版纳州图书馆实施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项目实施以来,西双版纳州图书馆在协会的统筹规划下,在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合理利用公益资助经费,积极招募志愿者深入村寨、寺院搜访民间古籍文献,推进傣文古籍普查、数字化和影印工作,征集濒危、有价值的傣文古籍2092册、共27400叶。其中贝叶经1805册、21660叶,绵纸经287册、5740叶;基本完成全国傣文文献存藏状况调研,走访调查6个州市傣族聚居地;完成傣文古籍编目11376册、成书6358册,翻译傣文古籍目录65000字;数字化加工馆藏傣文古籍26672();抢救性修复傣文古籍753叶;举办傣文古籍修复培训班3期、傣文古籍论坛1期;举办地区间傣文古籍保护交流展览4次。完成60m古籍库房和60m修复室提升改造,成立州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和5个分中心,共藏20000余册傣文古籍(中心馆藏27394314册、分中心 15000余册),构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满足读者多方面需求。

云南省图书馆馆长杨和祥致辞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馆长周杨鑫作结项报告

结项验收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计思诚作结项说明

 

杨和祥馆长在致辞中表示,项目实施多年来,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在历年的立项审核、项目实施、结项验收等环节有效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对使用捐赠资金的方法、时效和绩效等予以专业指导,确保项目的有序实施。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傣文古籍利用效率,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公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西双版纳傣文古籍保护工作得到空前发展。在此项目的基础上,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分别在楚雄州图书馆、迪庆州图书馆、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创新设立了集展、学、研、游为一体的彝文、藏文、傣文、东巴文民族古籍保护研究服务中心。为继续完善傣文古籍的保护与发展,集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傣文古籍的保护研究中来,此次在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和州档案馆挂牌成立傣族古籍保护研究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傣文古籍的系统保护、传承和发展。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和云南省图书馆馆长杨和祥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档案馆授牌“傣族古籍保护研究服务中心”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成果展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傣文古籍文献提供中心项目成果展,并到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进行调研。

(历史文献部)

 

 

 

作者: 来源: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