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云南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等10家单位,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700余部(件)。
在联合发布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发布单位代表等围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服务机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方式、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等议题进行讨论,为下一步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意见。云南省图书馆副馆长周宇青介绍了本馆此次发布的古籍数字资源内容和古籍数字化工作情况。
云南省图书馆此次发布的资源为馆藏善本153部424册, 图像24562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杂史类文献,如记载云南地方历史的《南诏野史》《僰古通纪浅述》早期传抄本,反映清朝末年云南动乱的《迤西汉回事略一卷》《滇西乱略》《迤西光复》等;二是传记类文献,如别传《咸阳王抚滇功绩节略》《重刻杨文襄公实录》,日记《宦滇杂志》《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家谱《鄂国金佗粹编》《鄂国金佗续编》《云南罗平淑基窦氏族谱不分卷》《木氏宦谱》《剑川州土官百户赵元将历代宗图结报》等;三是明弘治到清光绪年间的一批云南科举课艺资料。此外还包括刊刻于元延祐五年(1318)云南现存较早的刻本《大华严方广普贤灭罪称赞佛名宝忏》,反映昆明城市河道水系情况的《云南省城六河图说》等珍品。这批文献是云南省图书馆所藏史部善本中地方文献最为集中的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很多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研究云南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料。这部分高清资源,现在已经全部在云南省图书馆官网“云南古籍数字图书馆”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服务。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古籍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推动下,云南省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4年至今,已将2000余种4600余册地方文献、635部2567册古籍善本及1626种6564拍拓片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在局域网、“云南古籍数字图书馆”上为公众免费提供服务。按照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云南省图书馆购置了古籍数字化发布平台,将这些数字化产品进行发布,先后四次参加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在线发布,共发布古籍数字资源635部2527册。通过数字化方式,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古籍,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使珍贵典籍化身千百、服务社会,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历史文献部 颜艳萍)
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座谈会现场
周宇青副馆长在座谈会上介绍本馆古籍数字化工作
云南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平台——云南古籍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