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云南省古籍保护队伍建设,提高全省古籍保护工作水平,推动滇东北地区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2022年9月1日至9月8日,由云南省图书馆暨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昭阳区图书馆承办、昭通市图书馆协办的“2022年云南省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成功举行。本次培训为期7天,来自昆明、曲靖、昭通等10个州、市公共图书馆及古籍公藏单位的48名学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在以昭通为中心的滇东北地区培养一批古籍修复后备队伍,让参训学员全面掌握古籍修复技法,在工作中把所学的修复技艺融汇贯通,对本地区破损古籍进行维护和修复,加快古籍保护队伍建设,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开班典礼于9月2日在昭阳区图书馆举行,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马云川,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计思诚,古籍修复专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昭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孔飞跃,昭通市图书馆馆长董灿武等出席开班仪式。昭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战主持仪式。
马云川主任在开班仪式上表示,昭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昭阳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区,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曾创造过灿烂的朱提文化,文化资源底蕴丰厚,文化典籍众多。截止2022年7月,云南省已完成古籍普查登记36615部、309848册,其中昭通市图书馆265部、1816册,昭阳区图书馆614部、6700册,大关县图书馆134部、1116册,成果丰硕。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如今普查登记在册的馆藏古籍也面临保护条件急需改造、破损古籍急需修复、修复队伍急需培养的问题。为系统梳理云南省内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抢救、修复、整理、开发利用珍贵古籍,在昭通举办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刻不容缓,这次培训班将为昭阳区图书馆抢救修复部分古籍、推动昭通市古籍保护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本次培训采取以干代训、理论讲授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招募了两名修复志愿者参与培训。学员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班加点学习和工作,截至7日下午结班时,共维护性修复昭阳区图书馆馆藏清尊经阁刻本《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首一卷32册3851叶,抢救性修复清光绪十六年刻本《钦定仪礼义疏》四十八卷首二卷7册412叶,怒江州图书馆馆藏清光绪三十年明善堂刻本《心修集》1册三卷100叶,共计40册、4363叶。
多年来,云南省图书馆暨省古籍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护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专业带头和业务指导作用,通过集中培训、师带徒培训等方式,陆续举办了26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为全省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带动促进了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出版和古籍保护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历史文献部 钟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