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工作动态>>正文内容
云南省图书馆古籍《滇南草本》《六河图说》入选第二批云南记忆名录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8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近日,云南省档案局公布了第二批云南记忆名录。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古籍《滇南草本》《六河图说》名列其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传承弘扬云南优秀历史文化,建构云南记忆体系,云南省档案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批云南记忆名录的评选工作。按照相关通知要求,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在馆藏珍贵古籍中精心遴选出极具地方代表性、文物性、史料价值的两部古籍《滇南草本》《六河图说》,搜集和分析文献成书的历史背景资料,撰写文献书目提要,阐述文献存世意义,陈述文献保存现状,整理冲印书影照片30余张进行申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并报省档案局批准,最终入选第二批云南记忆名录。

其中,云南省图书馆馆藏滇南草本由昆明务本堂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刻。该书成书至今近600年,早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余年全书约十万字取精用宏书中图文并茂,便于实用、对照,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是一部既继承《神农本草》以来药物学传统极具浓郁地方特点及独创性的药物、医学专著。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反映云南地区用药经验的地方本草专著,糅合了中药理论与民族彝药、民间用药的经验和知识,为研究云南地区的民族、民间医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丰富了我国本草学内容和植物学知识。同时在地名研究、酒文化及历史研究等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被奉为“滇中至宝”。

图为滇南草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昆明务本堂刻本

图为《滇南本草》中记载的“迎风不动草”

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六河图说》首刻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昆明市博物馆、晋宁县图书馆分别藏有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刻本。从出版年代而论,道光刻本文物性尤为凸显。清雍正八年1730年),该书著者黄士杰作为鄂尔泰的助手,奉命实地踏勘昆明水务,进行滇池水系全面治理,对流入滇池的六条河流及其他小河进行疏浚和建闸控制,对滇池的出水口——海口河进行建闸调蓄。在广泛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后将其勘测所得撰著成该书。全书共绘制十一幅图,并详述了昆明的盘龙江、金汁、银汁、宝象、马料、海源六河及海口河之源流、支派、堤闸、沿河田亩、水排及修浚工程规划。该书科学考证,数据精确,资料详实,穷源溯委,考核精详,一切条规法良意美,问世即成为滇池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导文献道光十五年1835年)云南粮储水利道沈兰生令水利同知刘人选校正刊印,发给治水官员以资遵守。该书为昆明滇池水利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云南水利建设的重要历史文献。

图为《六河图说》正文首卷卷端

图为《六河图说》中的“盘龙江图”

 

上述两部珍贵古籍入选云南记忆名录,充分体现了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也意味着图书馆与档案局跨界联手,深入开展云南记忆档案文献遗产的整理、保护、研究、宣传工作,推出高质量的开发利用成果,为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作出积极贡献。

(历史文献部 文/图)

 

 

 

作者: 来源: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