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云图简讯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云南省图书馆项目组赴普洱市调研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3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民族记忆,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国家图书馆联合13个相关省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展“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云南省图书馆项目组于202493日至10日深入普洱市澜沧县、思茅区布朗族聚居村寨,通过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摄录现场演述等方式,了解并记录布朗族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为民族文化的记录与传承贡献力量。

    调研首站,项目组一行来到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走访了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翁基、翁洼等布朗族村民小组,采访了苏国文、南康和南海明三位当地布朗族文化传承人,听他们讲述布朗族的迁徙故事、英雄故事、独特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到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习俗细节,讲述者让项目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布朗族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随后,调研组前往文东乡水塘村旧苦寨。在这里,布朗族群众以他们质朴的歌声,演绎了一首首悠扬的劳动歌谣、摇篮曲等,这些歌谣不仅记录了布朗族人民勤劳的生活场景,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火头”还现场诵读了部分祭祀经文,他的声音低沉而庄重,吟颂着布朗族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在谦六乡打岗村,项目组不仅了解了当地布朗族群众对祖先迁徙历史的介绍,观摩了布朗族纺织技艺的展示,还聆听了布朗族的欢迎民歌,观看了他们演绎的象脚鼓舞。随着鼓点响起,村民们欢快起舞,场面震撼,展现了布朗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调研的最后一站,调研组来到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忙坝村民小组。在这里,布朗族钱树芬大妈展示了她的手工织锦和民族服饰。织锦的每一道经纬线都交织着岁月的温度与传承的力量。这项古老而精湛的技艺,如同被时光遗忘的珍珠,如今已鲜有年轻人愿拾起。大妈作为村里极少数仍坚守这门手艺的匠人,她的双手仿佛拥有魔力,能将简单的丝线编织得色彩斑斓又不失传统,精美的图案生动讲述着布朗族古老的故事与信仰。这项宝贵的技艺,是布朗族一代代口传心授的珍宝,如今,在大妈的巧手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农闲之时,大妈不仅为家人添置新衣,还热心地为村子里需要布朗族服饰的人们量身定制,以此方式,既补贴了家用,让这一文化技艺得以传承。

通过此次调研,工作组不仅深入了解了布朗族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文献,也深刻感受到了人口较少民族在文化传承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去记录、整理、传播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方文献部)

 

 

 

作者: 来源: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