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云图简讯
云南省图书馆抗击疫情舆情资讯之五十一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一、云南省内每日疫情通报

3月17日0时至12时,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3月17日12时,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目前病情稳定。

 

二、云南省抗疫情最新举措

1、陈豪:坚决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胜

3月15日至16日,省委书记陈豪率队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检查指导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督促检查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全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阮成发: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月16日,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阮成发主持召开第十三届省人民政府党组第41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我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等工作。

 

3云南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第13号通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告

一、14天内有境外旅居史、目的地为云南的入滇人员,包括外籍人员、回国中国公民(含港澳台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食宿费用自理。集中隔离点配专业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隔离期间提供温馨服务。

二、由我省入境中转的人员,有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的,转送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无异常症状的,予以放行,并通知目的地指挥部。如需当日临时住宿、次日中转的,实施全程转运管控,统一入住指定宾馆,食宿费用自理。

三、境外回国人员输入病例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医疗费用按有关规定办理;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由患者个人负担,确有困难的,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可按照法律法规给予医疗救助。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员由商业保险公司按合同支付。

四、全省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用工企业和宾馆酒店应切实履行境外入滇人员信息登记和健康监测上报职责。社区要进一步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发现境外入滇人员有隐瞒境外旅居史或未按要求采取隔离措施的,鼓励广大群众向所在社区或公安机关报告。

五、所有14天内有境外旅居史的入滇人员,均应如实申报个人信息。凡涉嫌故意隐瞒境外旅居史、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触史、不如实申报健康状况、拒绝接受医学检测和集中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的,作为失信人员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通告未涉及的内容按第12号通告执行,第12号通告与本通告不一致的,以本通告为准。

云南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

2020年3月17日

 

4、云南机场重点排查入滇入境人员国际航班旅客需填报健康申明卡

随着新冠肺炎国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严控境外输入成为民航近期防疫工作的重点。针对疫情发展新特点新变化,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防控举措,严把第一关口,全面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15个机场扫码登记全覆盖

2月24日起,全省15个民用运输机场已实现入滇进港航班旅客“云南健康码”扫码登记全覆盖,其中国际航班旅客按照海关规定统一填报《出/入境健康申明卡》,机场工作人员加强现场组织和服务,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海关对出入境旅客全面实现体温测量。

重点排查管控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云南机场集团持续加强与机场海关、属地政府联动防控,第一时间对口岸机场入境人员加强管控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要求。昆明、丽江、版纳、芒市4个口岸机场迅速响应,立即与机场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单位加强协同联动,通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主动掌握疫情动态、采取严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入境人员管理力度。

全省各机场,特别是各口岸机场按照14天内有严重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的入境人员、14天内有严重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由其他省份入境来滇人员,以及来自非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入境入滇人员类别划分,根据入滇入境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申报信息等情况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做到入滇入境人员体温监测全覆盖、信息全覆盖,既把握原则,又体现合理关切。同时,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解释,争取理解和支持,全方位、无死角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5、昆明地铁3月18日零时起全面恢复线网运营。

3月16日,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昆明地铁关于全面恢复轨道交通线网正常运营的公告》称:昆明地铁将于3月18日零时起全面恢复线网运营。

 

三、云南防疫舆情关注热点

云南150名医护集体弃领补助,调查结果出来了,

网友为何不买账?

上观新闻 作者:上官河

3月10日,云南昭通彝良县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宣布,放弃申领抗疫补助,引发了网络热议,3月16日,当地官方回应,称经调查,未发现院方要求和统一组织医务人员放弃申领补助的情况。

并表示该院未统一组织对相关程序及报批要求进行准确全面宣传、讲解,导致医务人员理解不到位,表达了放弃申领补助的意愿。已责成该院立即整改,精准统计上报并兑现补助。

网友:自愿放弃还是另有隐情?

近日,“昭通日报”官方微信曾报道此事,题为《30万,云南彝良150名医护人员不要了》,文中表示:领取,是应该得到的;放弃,也尊重选择。

据当地官方报道,彝良县人民医院150余名医务人员,约1500余个工作日,可申报30万元临时性工作补助,但他们纷纷放弃申领。

当时就有很多网友评论留言质疑:彝良医护人员集体放弃申领是全体人员高风亮节,还是有不足为外人所道的原因?

在官方报道公开视频中,面对镜头宣读讲稿的医护代表这样说道:

“彝良县至今未出现一例确诊患者,比起那些参加援鄂医疗队被病毒感染后牺牲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能够好好活着,是幸运的。比起湖北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医务人员的辛苦,我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本人郑重承诺,抗疫工作是我的职责所在,理当积极为国家抗击疫情做贡献。我自愿放弃享受新冠肺炎疫情临时性工作补助的申报权利……”

有网友发布自称为医院工作人员的微博私信称,放弃并非自愿。虽然这名网友提供的信息尚没有得到确认,但仍有很多网友担心医护人员“被自愿”。

有很多网友对媒体报道“集体放弃”的操作存疑:

网友“辣炒土豆片”:我就想知道150个人怎么做到的异口同声?

网友“漩涡猫”在知乎上质疑:如果是一两个医护人员有放弃自愿补助的想法,也不是不可能。但全院上下150余名医护人员个个都这么想,还把媒体拉过来,读演讲稿,做宣誓状。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这究竟是医护人员的个人想法,还是某些有地位之人的意志表达?

微博热门评论中,不乏网友对医护人员的心疼,担心道德绑架。还有网友担心,有些地方以彝良医务人员自愿放弃补助为由,对本地的医护人员进行道德绑架,也要求医护人员“自愿”放弃补助。

网友Anotheredition:为什么要宣扬这种精神,又要捧杀医生吗,请把他们当成普通人,谢谢!

光明网评论认为,应不应该发临时补助,不应以有没有出现确诊患者而论,更不能与在湖北、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相比。只要在这场战“疫”中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都有资格领取这份临时补助。

“子贡赎人”:心意领了,钱请收下

此次事件,“子贡赎人”成为很多网友热议中屡屡提起的典故。

新京报之前一篇《珍惜善意但不必成全》的评论也讲到了“子贡赎人”和“子路拯溺”的故事。

很多人都听说孔子的学生子贡从其他国家赎回了鲁国人,政府要给其赎金,被子贡回绝,该“仗义疏财”行为遭到孔子批评。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在途中救了一个落水者,该人用牛答谢子路,子路接受了牛,孔子夸奖了其行为。孔子的做法着眼的,其实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的潜在道德绑架与“做好事有好报”的正向激励。

新京报进而提议:更好的办法就是,充分肯定这些医护人员的善意,但该补助就补助,至于补助款到手后如何处置,是捐出还是留作自用,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一来,可以定向捐赠、遂了他们心意,还可有效监督善款用途,让善款发挥更好的作用,更能避免道德绑架下的“捐不起,但不捐不行”情况。

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上也转发了这个新闻,也再次提到了子贡赎人,他认为且不说有没有强迫成分或领导要政绩的可能。就算这些医护人员真愿意捐,政府正确的做法也该是表彰精神,照常发放补助,愿意捐的人,以个人名义去处理。这一观点有将近7000的网友点赞。

很多网友已经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婉拒他们,把临时补助照常发放给他们,之后如何处置这笔补贴,由他们自行决定。这样一来,既兑现了国家承诺,也可以成全他们的善意。

媒体评论:法理事理情理,理理皆输

当地调查回应否认了院方“统一要求”的情况,结果出来了,但似乎网友并不买账,主流媒体报道下的留言评论却仍以质疑为主。

南方都市报今日发表评论,注意到一个细节:彝良医院登报声明放弃补助的医护人数为150人,远超出最终实际拟上报发放补助的126人的数字。

评论指出:固然存在“未完成上报核定并取得补助”的情况,但声明放弃补助的统一性痕迹依然明显。无法确认声明放弃补助的150人是否完整涵盖了后续拟上报补助的126人,但潜在的接受补助人群因为涉事医院“未统一组织”“准确全面宣传和讲解”相关补助发放政策,无论如何都属于院方工作不到位的结果。

南都评论认为:申领补助既然是权利,当然可以放弃,但彝良医院的这种放弃,之所以触动了舆论的神经、让不少人警惕,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当放弃成为众多医护的统一行动和声明,背后可能是统一要求的强制甚至道德绑架。

该评论进一步犀利提出,“彝良放弃补助风波与陕西安康领导补助远超一线医护的情况如出一辙,领导贪占补助是图利,领导‘未予制止’放任医护声明拒绝补助,牺牲的是抗疫一线医护的合法权益,让国家关爱一线医护的政策成了形式。”

中国青年报也在一篇评论中表示:站在抗疫战争的全局高度,以合情合理的方式坚持将这笔补助发放下去,才是促进防疫工作、彰显医护人员价值的更好方式。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工作灵活性,主动调取一线医护人员名单,通过日常发工资的渠道发放补助。”

法学教授罗培新在澎湃新闻上发文,直言此事“法理事理情理,理理皆输”。罗教授认为,抗疫补助,性质上属于劳动报酬,不是困难补助,无需“申报”。只要确认是一线工作人员,统计好工作量,即应划入相关人员的账户。法律并没有规定申报环节。人为增设这一环节,无异于增设了“道德审查”的关卡,既有道德绑架之嫌,更有违法行事之虞。

综合来源:昭通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光明网、澎湃新闻等

作者: 来源: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