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云南省每日通报“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确诊病例情况:
2月17日12时至24时,云南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例(昆明市)。
全省现有确诊病例125例,均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其中危重1例,重症13例,无死亡病例。现有疑似病例83例,密切接触者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78人,正在观察2374人。
截至2月17日24时,全省累计确诊病例172例(已治愈出院47例)。
二、云南省抗疫情最新举措:
1.云南省制定《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野生动物救护指引》。
省林业和草原局制定《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野生动物救护指引》,从救护流程、安全防护、严格消毒、动物安置、动物档案、及时报告等方面对疫情期间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增强了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该《救护指引》明确:疫情期间,要按照接收-初诊-救治-隔离-检疫-康复饲养的步骤科学收容救护野生动物,做到“应收尽收”,尽量不使应当救护的野生动物流落在外,避免动物由于饥饿、疾病、生存环境不适宜而死亡,同时防止疫病传播。
2.云南快速审批7种医疗机构合剂和胶囊剂用于新冠肺炎防治。
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开辟绿色通道,启动快速程序,批准7个品种医疗机构制剂临时批准文号,用于当前新冠肺炎的防治。
这7种医疗机构制剂为合剂和胶囊剂,主要作用是清热解表、扶正祛邪,用于预防瘟热症早中期的治疗,包括黄芪扶正解毒合剂、金香清瘟合剂、七龙天胶囊、健体抗疫合剂、贯防合剂、清瘟解热合剂和气阴双补养血合剂。疫情期间,允许云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根据临床需要直接调剂使用。
3.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发布。
该通知明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农村防疫工作是当前防控工作重点之一,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有序、科学周密举措,防止疫情在农村地区扩散。按照《云南省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一轮输入及扩散十条措施》(省第8号通告)、《云南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件的通知》(云应疫指办明电发〔2020〕14号)要求,结合昆明市实际,特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12条措施,具体为“三个强化、四个严禁、五个严格”,请认真抓好执行落实。
“三个强化”,即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排查检测、强化宣传引导;“四个严禁”,即严禁串门聚餐、严禁聚集活动、严禁瞒报信息、严禁擅离职守;“五个严格”,即严格封闭管理、严格设卡管控、严格场所管控、严格市场监管、严格环境整治。
三、云南防疫舆情关注热点:
1.云南大关县疫情防控不力被通报:两人回乡致15人感染940人隔离。
1月31日,昭通市大关县寿山镇小河村公坪村民小组报告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查,该病例为输入性病例,章某、曾某某(两人系夫妻关系,章系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人)于1月21日自湖北省武汉市乘坐高铁,1月22日凌晨到达大关县寿山镇小河村公坪村民小组曾某某父亲家中。至1月31日期间,章某、曾某某两人多次走亲访友、外出购物、与当地村民聚餐。截至2月14日,已导致15人被感染、150户940人被居家隔离并接受核酸检测的严重后果。
经云南省指挥部疫情防控组调查,此次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大关县未按照云南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进行广泛宣传,未及时对有湖北省居住史或旅行史的人员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全面登记和随访,未及时采取隔离观察等措施。经云南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决定对昭通市大关县予以通报批评。
通报强调,该事件充分暴露出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存在重视不够、作风不实、排查不严、管控不力等突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深刻汲取教训,坚决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2.新冠肺炎或增加云南贫困人口脱贫、返贫风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收官年,然而新冠肺炎不期而至,给今年的脱贫攻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此,有媒体指出,冠肺炎疫情增加了云南省脱贫的难度和返贫的风险。
文章认为,尽管云南省目前尚未发现因新冠肺炎导致贫困户返贫的情况,但疫情影响到贫困群众就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方面,最直接的是贫困群众的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通过调研摸底,云南省贫困地区产业方面存在物流不畅、生产销售难问题,部分地区农特产品滞销,农户和企业种植、养殖成本增加,收入下降。就业呈现出组织难、转移难、培训难的情况。受疫情影响,东部除抗击疫情所需卫生、民生领域企业正加快复工复产外,其余企业具体复产复工时间尚未确定。全省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处于劝留状态,务工人员外出积极性不高,也无法正常出行。
此外,部分脱贫攻坚项目复工慢。许多脱贫攻坚项目没有开工,施工人员难以返回,防护用品用具采购困难,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效益发挥。同时,旅游、餐饮、运输等就业量大,直接间接消费农产品量大的行业恢复经营还有一定的过程,对贫困群众生产和收入带来相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