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登录]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手机云图 | 网站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正文内容
什么是甲骨文书、青铜器铭文、早期石刻文字与石头书?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3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我们将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书。100年来,我国先后出土甲骨多达十五六万片。这些龟甲和兽骨多用于占卜,上刻卜辞,少数甲骨上还有历史事 件的简单记载。这些甲骨依次排列,串连成册,刻意收藏,内容和形式都具备了书籍的某些内涵和特征,因此书史研究界将甲骨文书视为中国初期书籍的形式之一。

青 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因铸造时加入一定比例的锡,铸造后呈青灰色,故称为青铜。用青铜制造的器皿,叫青铜器。铸造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 “铭文”,也称“金文”。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极受重视,分为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及其他日用器具。礼器,也称“吉金”,是贵族统治阶层的传家宝。其中的大 鼎被视为国家“重器”,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绝不能失掉。一旦易主,就意味着失去政权。青铜器贵重,又易于永久保存,因此贵族统治者便把需长期保存的重要 文件和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以文字形式铸造在青铜器上。这就是青铜器铭文。铭文有长有短,最初只铸造器具所有者名字,后来铸造文件、记载事件,文字也不断 加长,如毛公鼎的铭文多达四五百字。这些铭文从 内涵到形式都具备了书籍的特点,因此被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态之一。

上 古时代的先民有在石质材料上写、刻文字的习俗。《墨子》中多次提到将文字记载“镂之金石”,可惜我国早期石刻文字留存太少,近年发现的早期岩画,填补了一 些空白,但还仍不够充分。现存石刻文字中,最早当属唐初在陕西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畴寺发现的十个形状似鼓的刻石。每个鼓身周围都刻有文字,字体属于籀 文。因石头已磨制成鼓形,所以人们将上面的文字成为石鼓文。这些石鼓文是一首记颂秦襄公田猎活动的四言长诗,全文约七百多个单字。由于长期风蚀剥落,可辨 认的文字越来越少。从文字内容看,虽然是歌功颂德,却是有意创作的诗篇,比甲骨文书、青铜器铭文更具备书籍特质,因此历来也视为中国初期书籍的形态之一。 我国古人还有往石片、玉片上刻字的习惯,例如965年出土于山西晋国遗址的侯马盟书,这些都是早期石刻石写的文字资料。后世正规书籍也常采用石头为刻写载 体,如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作为读经范本,有汉代《熹平石经》、三国魏《正始石经》、唐代《开成石经》、五代《蜀石经》、北宋《嘉祐石经》、南宋《御书石 经》、清代《乾隆石经》等;释家经典刻在石头上的形式有摩崖,有经幢,例如《房山石经》;唐代中叶后,有人将道家经典也刻在石头上。这些石经,都起到传播 知识、宣扬思想的作用,都是有意识的创作,具备了书籍的某些特征,属于初期书籍形态之一。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