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手机云图 | 网站导航
最新图片文章
  • 没有任何带图片的信息!
  • 共享数字文化的播存技术(图)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3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摘要:大批量传播文化内容的电子出版,存在全国范围内“一次到位”的播存机制。因此,有可能创造一种新的网络结构,它可以像印刷书报那样存储到户、想用就用,像万维网那样内容丰富、自由取用,像广播电视那样主动到家、普及全民。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 播存网格 无尺度网络 统一内容定位

          1 存储器、纸张和竹简

           两千年前(公元105年),东汉太监蔡伦发明纸张;一千年前(公元1041年),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两大发明,构成了古代共享文化的技术基础,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的文明,是中国人的骄傲。

            纸张发明以前,文字需用人工一个个刻在竹简上。竹简非常笨重,一本书的内容需要用一辆车子来装载。民间收藏竹简书籍很困难,只能存放在寺庙的藏经阁里。有了纸,又有批量复制内容的活字印刷技术,才有了书本,人类第一次创造“存文化于民间”的文化环境。

            今天,纸张作为主要文化载体的地位,某种程度上逐步被电子存储器取代,复制文化内容的印刷术,也将逐步被网络电子出版取代,就像当年纸张逐步取代竹简那样。我们预计,新一轮“存文化于民间”,可能在今后10—20年内形成。人类终将迎来更加平等共享文化的新时代。

            存储器比纸张更轻便、灵活、便宜。容量为160GB的硬盘,人民币五百元左右,体积、重量相当一本普通的书,却可以容纳近百万本书的内容。收藏每本书的平均成本已低于1分钱。存储器不仅收藏文字和图像,还记录声音与视频;不仅可以日积月累,还可以抹去旧的、补充新的。随着数码相机与手机的盛行,全固态的海量存储器——U盘开始进入普通中国家庭。它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容量超过1GB,可以存储上千本书的内容,而且耗电极微。不难推断,在几年之后,10-50GB的U盘可能下降至百元左右。显示存储内容的液晶板,生产成本也是年年下降。科学家还研究了“电子墨汁”,它是许许多多非常微小的透明树脂胶囊,胶囊由带负电的碳(黑色)和带正电的氧化钛组成的。胶囊涂到胶片上,在其下部设置电极。在电极上加电,氧化钛和碳就会上下运动,从而就会形成黑白图案。一旦写上内容后,其显示内容即使在断电后也可以保持不变,长期阅读也不会损害人的眼睛。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