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举办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 由云南省图书馆主办、文化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承办的“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于2006年1月8日至11日在云南省图书馆举办。来自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及国家文明办资助的基层点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80多人参加了学习培训。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计划财务处副处长扬习跃、云南省图书馆馆长李友仁、副馆长何永新出席了开班仪式。熊正益副厅长就文化共享工程的有关工作发表讲话。他说:“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基层文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尽管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已加大了投入和做了大量工作。我省现有147个公共图书馆,146个文化馆,1547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大部分馆站的设施设备简陋,许多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或没有购书经费,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演出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应用计算机、互联网、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把全国、全省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基层,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这项工程对于我们改变基层文化工作面貌,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充实基层文化活动内容,改进文化工作方式,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我省县以上公共图书馆都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实现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奠定验。”会上熊正益副厅长还对这次共享工程各基层示范点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制定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推进工程跟。二是要做好资源加工和人才培养计划。三是要用好设备,发挥示范作用。四是要搞好培训,掌握能。会上云南省图书馆副馆长何永新总结了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2005年的工作。何副馆长说:“ 2005年,云南省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在近两年全力建设共享工程、并取得扎实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依靠省文化厅、省财政厅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着力加强技术研发、信息资源建设、基础网络建设、基层站点建设以及信息服务,使得全省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何副馆长指出了目前我省共享工程存在的问题,何副馆长说:“ 共享工程作为一项文化创新工程,由于科技含量高,经费投入大,组织协调工作较繁杂,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从我省共享工程目前的建设现状来看,离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离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较大差距,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一是个别地方对实施共享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没有把共享工程列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工程进展缓慢。二是资源建设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仍然较为滞后,导致资源内容贫乏、陈旧,更新较慢,缺乏吸引力。三是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视频资源传输质量不高,有的无法通过互联网传输,只能依靠卫星、资源镜像、光盘等方式传输,限制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加上现有的软件功能还不够完善,导致对于资源的使用不便捷。可以说,整个共享工程的技术服务水平仍然尚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基层服务网点发展缓慢,数量少,覆盖面不广,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五是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工程建设得不到有力保障。六是业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许多基层站点工作人员由于得不到及时培训,掌握不了相关技术,对设备不能正确地操作和使用,影响了工程服务的效果和质量。以上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实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新的一年里,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改进、解决,将共享工程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取得更大、更快的进展。”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云南省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的老师们,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使用、省中心加工发布的资源等相关知识,并让他们开展了资源系统的动手实践。为检验与会人员的学习效果,专门进行了业务考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使与学员加深了对文化共享工程今后进一步拓展活动的认识,提高大家实际操作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这培训班办得很及时,也很实用,对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6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