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登录]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手机云图 | 网站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文化看点
花灯故里花灯俏 文化弥渡展新姿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能在这么好的地方耍花灯,真是太幸福了!”昨日,弥渡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在青螺公园片区全新落成,气派的建筑群落、园林式的广场让杨桂芳老人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和着喇叭里的花灯调哼唱起来。

  立足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在积极融入桥头堡、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中,弥渡县确定了把弥渡打造成为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花灯文化大观园和小河淌水风情园的发展思路。原县图书馆、文化馆房屋破旧,场地狭窄,设施落后,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此,县委、县政府通过“以地招商、以商活文、以文惠民”,在县城北片区盘活近100亩土地,多方筹集1.5亿元资金精心打造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花灯文化大观园;把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建项目与青螺公园统筹规划建设,突出弥渡特色,丰富文化内涵,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昨日,总投资1425万元、建筑面积7090平方米的全县文化标志性工程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成开馆,形成了文化服务区,弥补了弥渡缺少文化场馆的空白,迈出了弥渡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步伐。同时,弥渡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亿多元资金建成了3.6万平方米的文化商贸区;修复了万寿宫等宗教活动场所,形成了宗教文化区;精心打造青螺公园,实施了城河游步道绿化亮化景观改造,形成了文化休闲区;随着“三馆”的建成投入使用,青螺公园片区将成为继弥渡花灯广场之后,广大群众文化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又一好去处,不仅大大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品位,更标志着集文化商贸区、文化休闲区、文化服务区、宗教文化区为一体的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花灯文化大观园核心区基本形成,实现了县级文化“三馆”与其他公益性文化休闲设施的融合建设。

  在“三馆”落成仪式上,同时举行了报告文学《月亮天上走》和《到了弥渡不想媳妇》画册、《唱不尽的小河淌水》及《听不完的弥渡民歌》CD发行仪式。《月亮天上走》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反映弥渡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更形象、生动地展示弥渡文化。《到了弥渡不想媳妇》是以密祉小镇、弥渡民歌、文物古迹等为主题,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弥渡。《唱不尽的小河淌水》CD是由全国知名演艺人员对名曲《小河淌水》不同风格的完美演绎,《听不完的弥渡民歌》收录了《十大姐》《绣香袋》《月亮出来照山崖》等12首传唱度高、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曲目。这些作品的发行将为弥渡花灯、弥渡民歌带来较大的宣传推动作用,为弥渡打造文化名片提供持久动力。

  近年来,弥渡县充分挖掘弥渡花灯和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弥渡民歌历史渊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发展优势。从2005年10月以来坚持实行一月一场广场文化专题演出活动,共举办广场文化演出86场,演出节目1300个,观众人数达30万人次,花灯广场成为集中展示全县群众文化优秀成果的重要舞台。同时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投资100万元收集整理弥渡民歌90余首,编印成《花灯民歌音乐》乡土音乐教材,免费发放给4万名中小学生,作为全县一至九年级学生必学的音乐课程,课间操推广弥渡花灯健身操,把“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的文化沿革不断巩固和传承。除了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型花灯戏《正月十五闹花灯》《山村医生》等艺术精品不断涌现,以“小河淌水”、“十大姐”等文化元素命名的名特食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弥渡文化名特食品实现产值2.5亿元,其中老土罐品牌产值达1.25亿元,带动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实现了文化富民。

(记者 黄 华)云南日报

作者:黄华 来源:云南日报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