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登录]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手机云图 | 网站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省图书馆>> 古籍保护>>正文内容
让三迤文化熠熠生辉——云南省“古籍保护工程”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4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古籍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云南省优秀的古籍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蕴藏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是我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和根脉。而且,众多的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使云南古籍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个闪亮的明珠,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藏族史诗《格萨尔史诗》、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等已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贝叶经《粘响》、彝族古籍《百乐书》和《尼苏》、纳西族古籍《东巴舞谱》等古籍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2003年的世界遗产评审大会上,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被评为世界记忆遗产,云南古籍,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作为独具特色的世界级文化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大批珍贵的民族古籍经典,得以抢救、修复、保存和整理,其价值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加之一些地方对古籍保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经费投入不足,我省古籍保护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现存古籍底数不清,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不可再生的古籍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2007年2月28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古籍保护工作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而规范地展开,自此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省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为落实好中央的精神,云南省图书馆主动开展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起草并争取省政府及时下发了《云南省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为加强我省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经过省图书馆的积极争取,2008年7月25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次专门就古籍保护工作召开的全省性专题会议——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举行,会上,对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古籍保护工作的任务、重点和目标,古籍保护工作在全省范围正式启动。

    自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之日起,作为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省图书馆开始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主动加强与各州、市分中心和省内各系统、各行业古籍藏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古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古籍普查全面展开。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前提,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省图书馆牵头制定了《云南省古籍保护实施方案》和《云南省古籍普查实施方案》,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确立了方向、目标和措施。严格按照文化部颁布的5个执行标准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制定的普查登记表,牵头开展了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在普查的基础上,初步搭建了《云南省古籍联合目录》的框架,一批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08年,省图书馆收藏的(梁)萧子显撰、宋刻元明递修本《南齐书》(五十九卷),(清)顾炎武撰、清同治初抄本《肇域志》(不分卷)等51种珍本、孤本在第一批评选中,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09年,在第二批评选中,省图书馆收藏的(唐)李百药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北齐书》(五十卷),省社科院收藏的(宋)李昉等辑、明隆庆元年胡维新、戚继光刻本《文苑英华》(一千卷),云南民族大学昂自明个人收藏的清末写本《阿诗玛》等91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到目前为止,我省入选第一、二两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共计142部,其中省图书馆共入选102部。2009年6月,云南最早的写本佛经《护国司南钞》、彝文清末写本《阿诗玛》等10件珍贵古籍参加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首次在公众面前展示了云南古籍珍品,让世人了解了云南文化的深厚和多彩。

    古籍保护设施设备有了明显改善。作为全省最大藏书机构的省图书馆,在国家及省财政的支持下,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专门用于古籍收藏的大容量书库和樟木柜、温湿度控制仪,以及先进的防盗、防火设备,使收藏的60余万册古籍文献得到妥善保存。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腾冲县、通海县等部分州、市、县图书馆,也设有专门的库房收藏古籍。2008年,大理州图书馆积极争取古籍保护专项经费,购置了120个价值9万余元、具有较好防虫避蠹效果的樟木古籍书柜,使所藏1万余册古籍文献保管条件大为改善。

    初步建立了一支古籍整理和修复的人才队伍。省图书馆通过精心选拔,成立了由8个业务骨干组成的古籍修复小组,并成为国家文物局认定的全国首批唯一具有二级文物修复资质的图书馆,截至2009年7月共修复了500多种珍贵古籍;针对我省古籍修复队伍整体学历低,水平良莠不齐,破坏性修复行为时有发生的现状,为提高修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树立科学的修复理念,严格修复程序,省图书馆牵头举办了多期全省古籍普查培训班和古籍修复培训班,对省内古籍工作者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培训,2009年2月,省图书馆承办了第二期全国民族语文古籍鉴定与保护研修班;2009年4月,省图书馆又承办了“第八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经过多层次的学习培训,目前,全省已初步拥有了一支掌握了古籍修复的各项基本技能的古籍整理和修复的人才队伍,为我省更好地开展古籍修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籍研究和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省图书馆整理加工出版了《黑盐井志》、《姚州志》、《边州闻见录》等一批古籍文献,独立编著出版了《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善本书录》等学术专著。在省图书馆的示范带动下,全省各州、市图书馆也着力加强古籍研究,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古籍文献。

    古籍数字化建设加快。2009年4月,云南古籍保护中心网站试开通。该网站是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云南古籍保护进展信息和提供服务的综合平台。云南古籍保护中心网设置了机构设置、政策法规、业界动态、古籍保护、古籍普查、三迤珍品、交流互动等专栏。省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开通古籍保护中心网站、设立QQ在线咨询服务等现代信息手段宣传古籍保护工作,指导省内各古籍收藏单位开展普查和申报工作,并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咨询服务 。

    随着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价值不菲的珍贵民族古籍将得到有力的保护,也将逐渐为世人所熟知,并在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本站 来源:云南省图书馆
版权 ©云南省图书馆 201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