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华山在昆明城内,东有祖遍山拱揖,北有圆通山比肩,是昆明城区的最高点。现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登山俯视,街道纵横交错,新旧建筑鳞次栉比,车来人往,似一条条彩色的河流;抬头远望,楼塔城廓,锦绣田园,雄峻西山,秀丽滇池,历历在目;入夜,灯花银海,绚丽多彩。实为观昆明全景的胜地。
早年,这里原是一片青林垂影,亭台掩映的风景区。山上有五华寺,又名悯忠寺。据支渭兴《悯忠寺记》说: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忽哥赤云南王、平章赛典赤等,于山顶建五华大殿,匾曰:“悯忠寺”。“其地左蟠龙,右玉案,滇池朝于前,商山耸于后。设像五,如来居于其中,周檐四壁绘画诸佛菩萨神龙之仪形,范金填彩,绚烂人目。其殿制高爽宏丽,重檐叠拱,奇巧异乎它构,真一方兰若之甲也”。后遭兵火损坏,明代加以改建,内有聚远楼、无边楼,旷怡、泰然、净明、真意等亭台。云南当政者沐氏,每遇良辰暇日,常与宾客游。每来“必登‘聚远’而望”,及倦,“相牵入‘真意’焚香传茗。”(《泰然堂记》)。诗人墨客,亦常登临,留下了许多记胜抒情的诗章。其中一首写道:“五华之山山上头,俯视东海如浮沤。虽无四万八千丈,亦有五城十二楼。翠渠影落中天晓,玉柱光含大地秋。何日相逢陪杖履,西风林外一长讴。”(韩宜可诗)日本僧人昙演,曾居此,并与镇守云南的沐氏有往还。他曾与都督同知木僖在星回节登楼观火炬,有诗记云:
五华之山千仞高,上有危构凌云霄。
是岁季夏廿五夜,满城燃炬歌喧嚣。
我时登楼试远眺,风景仿佛如元宵。
上烛苍穹耿海汉,下射碧海愁鲸鳌。
千门万户焰烁烁,远村近廓光昭昭。
一天星斗下人市,塞衢匝市喧儿嘈。
……
诗以准确生动、充满色彩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民俗风情画,这出自一位日本诗僧尤为可贵。明末,大西军的首领由蜀至滇,就山创立宫阙,李定国自安隆迎永历帝居此。吴三桂入滇,据为宫室。吴周政权灭亡后,在山南麓建五华书院,光绪年间,又改建师范学堂。民国年间,这里是省公署所在地。
五华山虽小,却远近驰名。在云南近现代史上记录下威武雄壮的一页。辛亥革命,武昌发难,云南最先响应。
五华山,成了云南政治中心。在这场革命中,年轻的朱德同志,亲自参加战斗,后来,他曾写诗回忆:“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铁血铸中华”;(《江阳唱和集》)“靳逃锺死人称快,举出都督是蔡锷。五华山上树红旗,出师两路援川鄂。”(《辛亥革命杂咏》)这些,都是重九起义的生动写照。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但野心家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倒行逆施,实行独裁统治,并进而称帝复辟。素怀正义之心、爱国之念的云南人民,以一隅而天下先的英雄气概,首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起义的组织者们曾先后多次秘密商议,积极筹备。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