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灵鹫山等,南诏时封为中岳山。苍山发源于剑川县云岭山南端的老君山,从北至南,像一条蜿蜒的长蛇伸进洱源县的罗戴哨山,通过西南方向的罢谷山,再转到东方成为清源洞山、花甸山,再伸向南边邓川沙坪,然后突然崛起,透迄向南直达下关,以西洱河为界,和哀牢山的始脉者摩山相望,自成云岭山脉的体系。从南到北全长约
苍山共有十九峰,这十九峰巍峨耸立,直插云霄,海拔一般都在
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时隐时现,飞花点翠,装点着苍山和大理坝子,最后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其排列为:霞移、万花、阳溪、芒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草黄、阳南。这19峰18溪构成了苍山独特而多姿的景观。便于人们记忆,前人同样留有苍山十八溪诗:“霞移万花与阳溪,茫涌锦溪灵泉齐,白石双鸳隐仙至,梅桃二处并中澳,绿玉龙溪清碧间,莫残葶溟阳南居。”
苍山景色白以雪、云、泉、石而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苍山的巅顶,积雪皑皑,奇伟壮丽。特别是在阳春三月,每当旭日东 升时,阳光照射在晶莹的雪峰上,光芒万丈,璀璨夺目。而月白风清之夜,沐浴在溶溶月色之中的苍山群峰,冰清玉洁,使人想起神话中的水晶世界。关于苍山雪,历代文人墨客赞辞颇多,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面对皑皑雪峰,白族人民赋予它许多美好的传说。其中一个故事是,很久以前,一个瘟神侵入大理坝子,播病弄灾,给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这时,有一户人家的兄妹俩为使乡亲免遭瘟疫,便到观音菩萨那里去学法术。他俩回到家乡后,立刻施行法术,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去,让大雪把瘟神冻僵了。为了叫瘟神永不复生,妹妹就在十九峰之一的雪人峰上,变成了雪神,以永远镇慑住瘟神。从此,苍山的峰巅便有了晶莹耀眼的积雪了。
盛夏,苍山的积雪渐渐消融(马龙峰、雪人峰、五局峰、中和峰等,即使在夏日也是白雪皑皑的)。这时,悬流飞泻,别有一番奇景。沿着18条山溪奔流而下的雪山融水与山涧泉流交汇一起,灌溉着苍山洱海之间的万顷田畴。
苍山的云更是大有来头。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玉带云”和“海盖云”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未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时而像柔纱轻拖,时而似细浪拍岸;清晨,山腰横亘的乳白色的云带,在旭日的辉映下,变得五光十色……玉带云不但美妙迷人,更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而当气流不稳定的情况下,碧蓝的天空,突然会出现一团灰白色的云,由远到近,由小变大,远看那云象是披纱的少女。很快,云层加厚,狂风呼啸,洱海翻浪,传说这云是位白族姑娘的化身,她想借风吹开海水,见一面被害变成石骡子沉在海底的情人,动人的传说,给这 美丽的风光增添了魅力。其实这是季风来临后,一些碎积云在先,接着有大片积云出现的自然现象。有时积云高度下降并展开,几乎盖住洱海,只有四周边沿透出一线光亮,这是“海盖云”的出现,预示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除雪景、云景、花卉之外,苍山的风也很奇特。冬春,是大理的风季,每年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有时风力达8级以上,尤以下关城区感觉最突出。这是因为苍山屏峙,挡住西南吹来的季风,而苍山南端的西洱河谷,是一个天然的“缺口”。河谷的西南面,地势比较开阔,当季风沿河谷向东北吹人,愈行愈狭,风速也愈快,位于西洱河出口处的下关,正处在“风口”上,每当风季,这里几乎每天都狂风呼啸,穿街扫巷,撩衣揭帽,因而,这里的风大也就远近驰名,下关也就赢得“风城”的雅号。
苍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
苍山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用大理石制成的精美工艺品,畅销国内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时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竟珍传。”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 都有,独大理的最奇美,且开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苍山顶有洗马塘、黑龙潭等冰积湖,湖水清澈,环境清幽,好似人间的瑶池。沿山麓西有漾濞石门关,东有大理将军洞、宝林寺、感通寺、观音堂、清碧溪、七龙女池、中和寺、无为寺、圣源寺、蝴蝶泉、天龙洞、花甸坝等景点。
苍山小径曲折险峭,过去上苍山探奇揽胜攀爬十分困难,1996年2月中美合资、投资1600万元人民币在苍山修建游览索道,该索道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