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底,在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东坝村公所所在地澄日村的硝厂洛、花吉足、你可见、白云湾4处发现了大量彩色岩画,这是滇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有关专家认为,渣日村北依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民族乡,东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奉科乡,南接丽江县大具乡,这些乡村都是纳西族聚居区,所以渲日岩画的发现无疑为研究纳西族地区社会历史及东巴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渣日岩画共有6个点,分布于渣日村南北两个方向。岩画大多呈茄红色,只有一处为蓝色,有关专家认为是用超红色赤铁矿扮画成。岩画直接绘制在金沙江边、半山腰和山顶上的青石崖壁上,整个崖壁呈崖厦状朝前倾。从江边到山顶的直线距离大约
岩画内容均为动物,其中可辨认的有岩羊、山羊、牛、马、鹿、野猪、虎等,以岩羊居多。多数动物头朝南方,也有极个别绘于南向动物图像之上的北向动物图像。画面简洁,线条较粗犷,但形象逼真,错落有致。最大的画面长
1995年,在香格里拉县东部洛吉乡木胜土的雷打牛子大片、岩不洛、居日岩不洛三处地方又发现了岩画,香格里拉由此成为云南省内岩画发现最多的地区之一,为研究香格里拉境内古人类活动状况提供了依据。
木胜土岩画无论内容,还是画法,几乎都与渣日岩画是一样的。岩画最高处达